第一百七十章(两章合一章四千大章)-《萌妻修炼手册》


    第(2/3)页

    傅景珩对分家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他表面上不说什么,并不代表他内里不知道。老祖母说的话,他并没有觉得哪里有错。他是好说话,但这并不代表他软弱好欺。这一点,他那兄弟傅景琛和他一般的想法。

    对于那一百五十两的借银,傅景珩很是无奈,到底是因为他借银子给旁人造成了不便。故而他便想要重新操持旧业,那就是卖时文。

    傅大老爷听了大儿子的想法,他道:“先时一直没安顿好,也抽不出空来,如今已经安顿下来了,虽卖时文不太是时候,那你还如此吧。那些千户在此地盘根错节,总是有儿子需要读书考学的。只不过如此的话,倒是要想法子和这些人接触,而且你如今是军户身份,低人一等,也不免到时买卖时文时在那些大人面前要受些委屈……”

    “儿子……不怕的。”

    除了景珞夭折那件事情,他这大儿子从来都是最省心的。得儿如此,实乃心慰。傅大老爷这时看向儿子一脸满足:“慢慢来吧,到时写完后我给你看看就是了。”

    说完这些后,他沉吟许久后又说道:“你母亲家里素来以书院闻名于世,她近些日子和我提了提一些想法,我倒觉得可行。我打算仿照顾家先辈以前最初时,收些学生来教导,每月不收学生俸银,只收米粮。如此家里每月的米粮就有了着落。其实李老大人以往在崖州时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如今他诸事烦累,调度协调军户屯田之事,反而没时间做这些。”

    傅景珩看了一眼父亲,想了想后说道:“父亲这法子倒也可行。这附近屯子人家不在少数,能读得起书的也是有的。只是教导学生总需要地方,家里需要盖上一间屋子,置办些桌子和书来。”

    “因为你母亲和弟弟的病,还有每月家里的米粮吃用,你手里总是留不下银子,这借银盖私塾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我就觍着脸面往王爷家借。王爷家借不出,还有李老大人家里。老大人家最近买卖做的红火,应是有银的吧?……“

    不待儿子回话,他继续说道:“虽说那李三小姐经商不务正业,也显得市侩,可若是我家女儿能如此让家里人在此地好好安顿,我倒也欣慰了。可惜我没这福气,只有三个小子,哎……”先时那韩氏没出嫁时,也是打理买卖的一把好手。可惜因为老父,他二人到底没能成就姻缘,后来……后来虽遗憾……但既然已经娶妻生子,从前的事情也总是多想无益的。

    傅大老爷抹了一把脸不再多想,他继续说道:“我估摸十两银盖上屋子盘好炕总是够的,这屋子白日供那些学生读书,晚上也可住人。你那祖母如今还和你两个堂妹挤着,到时这屋子也分出隔断,给你祖母住。盖完私塾,这十两银说不得还会有剩余。书就由你我父子二人书写默来。至于桌椅倒好办,给木匠几个钱,直接往山上伐了树做便是。”

    听说父亲指不定还要往李济民家借钱,傅景珩低着头的脸上显露出为难窘迫。那一百五十两借银,家里只有他知道,而如今这借银已经成了他心病,这让他几乎到了夜夜不得安枕的地步。若是再借银,还是往季家借好了。十两银以往真不觉得多,可十两银他到如今都没攒下呢!

    ……

    李瑶折腾了五六日,弄出了三斤多线。这三斤多线她给李济民织了一件毛线上衣还有得剩。这五六天因为她不打柴、少干活的缘故,李老太太没少刺棱她。不过她脸皮够厚,有李济民做依仗,她倒对那些刺棱的话无所谓。不过一家人就她如此,其他三个庶子女自然觉得不平……

    这五六日间,她家里房子盖好后,请了陈文书等人来坐席。听了李济民开口请求的事情,陈文书和史千户商量一番,倒也答应了。不过他们没让李瑶的饭铺开在屯子口处,而是开在了军营南处。

    隔日陈文书便将军营南和屯子中间处一块三分的地作价六两卖给了李济民。考虑到李家开饭铺前事先还要投银盖房,置办家伙什等,陈文书还好意让李济民家里将六两银半年付清即可。

    其后陈文书似是从这里头得了灵感,和史千户细细商量一番,将军营南那处规划一番,说是要在那处专门弄个市集。若是有人想要同李济民家那般开铺子,那就到他那处登记买地就可。若是没钱买地,却还是要在那处摆摊做买卖,那就在摆摊当日付上两个钱便罢。

    这也就是长兴屯有组织的最早市集由来。

    市集每月逢三开集,也就是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就是开集的日子。后来这处便叫做长兴屯市集。其实早在这之前,附近村落都是有这样的市集的,但是却还没有形成规模罢了!

    这五六日间,傅家分了家的消息无形中让人都知道了。外头人还知道这分家的事情是傅老太太做得主。而且每月她那三房儿子为了俸养她这老母,还要给她米粮和银钱……

    傅老太太担了分家的责任,还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儿子家里死活的老太太。旁人怎么想,怎么说,她却想得开,也不怕那些流言蜚语。

    这五六日间,季家的地遭到野猪肆虐的事情倒是再也没发生过,这只因季家的下人孙福父子在地里搭了个草棚子看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