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等同而论-《首辅沈栗》


    第(2/3)页

    何宿只顾着注意同僚们的或戏谑、或幸灾乐祸、或讥讽的神情去了,却没觉皇帝看向他的目光越不满。

    “沈栗,”邵英的问话为何宿解了围:“你继续说。”

    “皇上,诸位大人。”沈栗恭敬道:“禁海有害无利,下官接着谈论展海贸的利弊。”

    “其实如今沿海一带的海商已经不少,只不过朝廷之前并未多加重视罢了。因此,被各地转运司记录在案的海船并不多,而运转司则依据这份名单来收缴商税的,”沈栗顿了顿,强调道:“也就是说,没有被记录在案的商船是不向朝廷交税的。”

    “李意,”听说就逃税的,邵英立时点了户部尚书的名:“果真如此?”

    “回皇上。”李意躬身道:“据闻近年来沿海往来船只渐多,前岁龄州运转司使廖乐言曾上折言当地货船屡有逃脱者,因转运司并无纠察之权,只能听其离去,无法可施。更有乡民纠结互保,彼此通风报信,屡禁不止。”

    “朕怎么不记得?”邵英皱眉道。

    “回皇上。”封棋出班道:“确有此事,只是当时朝中正忙于三晋之事,皇上当时令臣等商榷此事,容后再议。臣等以为,龄州运转司事乃地方职司故此令回龄州府自行处置。”

    邵英想了半晌,方才有些印象:“此事可有下文?”

    封棋道:“臣未闻龄州府有相关折子。”

    “那就是没有了。”邵英不悦道:“李意,去岁龄州运转司上缴海贸商税是多少?”

    “回皇上,”李意道:“计有十一万缗。”

    “十一万,”邵英沉思道:“朕当年做皇子时,也曾牧守一地,知道些地方政务。这商人们若是无人管束,能有十之四五自觉缴税都要称一声民风淳朴,唔,不只是商人,从地方豪强到升斗小民皆是如此。若能与地方官吏勾结,怕一个子儿都不肯缴。龄州一年能有十一万的海贸商税,那实际上朝廷应得的至少应有二十五万到三十万缗左右!”

    大臣们均倒吸一口凉气。盛国不单有龄州一个运转司,若是一地就能有这么多税款,那……海贸还真是个生钱的篓子!

    以前怎么没注意到?早知如此,我也应该叫家里(门人)想法子弄条船。

    “皇上,诸位大人,”沈栗接着道:“当年立国,我朝满目苍夷,百废待兴,那时候有能力出海的大户豪强并不多,往来番人也少,各地的运转司足以承接相关事宜,因此,我朝这些年便未再注意海贸事。”

    “然而现今海贸已然兴起,往日的运转司却已无力处理过多商船,致使当地海商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微臣提议兴海贸事,不过是想让朝廷由此获益罢了。”

    海贸本是正常交易,朝廷只要统筹各地运转司职司,掌典往来番人商贸事,令海商们有律可依,有生意可做,征税必缴,就能得到巨额回报,无论是对朝廷或是对海商们都有好处,何必禁海,何需禁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