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这还不够,王锡爵如果想要更多,就必须推动吴时来接替吏部尚书,而不是再另外选人,所以他仍然坚持直接推举吴时来上位o “谁都可以,唯独吴时来不行!”申时行在这点上表现的很强硬o 众所周知,吴时来一直是申首辅这边的同党,但这次他却与王锡爵私下里联手,无异于是对申首辅的背弃o所以申首辅必须要让别人看到,背弃自己不会有好结果;或者说,不能让别人看到,背弃自己还能更上一层楼o 而且往更深里考虑,作为背叛者的吴时来如果主掌吏部,对申首辅来说是最糟糕的人选o很简单的道理,叛徒对待原有自己人是最狠的,吴时来主掌吏部后,出于种种顾虑绝对要排斥申首辅对吏部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绝对要与王锡爵继续保持紧密同盟o 谈了几个回合,内阁两大巨头在吴时来问题上始终达不成一致,王锡爵也没想到申时行在这地方如此顽固,有点沉不住气的说:“值此危困之际,纠结于此等细枝末节,首揆你能稳坐钓鱼台否?别忘了吴时来如今是左都御史,可以稍加钳制言官,帮助阁下解困o” 王锡爵这话就带着点威胁意思了,吴时来是左都御史,如果申时行这边点了头答应,吴时来就可以帮着牵制一下科道势力,减轻申时行面临的压力o 申时行也挺无奈,自己的短板就在这里了o 他状元出身,一开始做官就是最清贵的翰林院,然后走翰苑坊局最顶层路线一路升迁,以皇帝老师身份进入内阁,这是所有大明文人最梦寐以求的升迁路线o随后没几年功夫,申时行又赶上张居正倒台和张四维出事,首辅位置毫不费力的就落到头上,这时才五十出头,在内阁里其实算年轻了o 所以纵观申时行的官场生涯,一直在走最上层路线,官职清贵升迁又极其快速,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o最大的不幸就是,缺少中层人脉积累,更直白的说是缺少冲锋陷阵的打手o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遇到科道清流或者李植红人势力的围攻,申时行就很难找到足够的人手来形成反击声势o总不能堂堂首辅带领几个尚书侍郎赤膊上阵,和一群五六七品的官员混战吵架吧? 王锡爵是李植老师,这些红人近幸要卖王锡爵面子,吴时来是左都御史,对言官御史也有一定影响力,但申时行就缺这个o所以吴时来才会与王锡爵联手,趁机谋取自己的利益o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