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翻旧账-《权驭大明》


    第(2/3)页

    故而,在广宁失守的情况下,熊廷弼认为没有必要再守卫锦州和宁远,而是干脆退回山海关防守,等明军在山海关整军备武后再出兵山海关收复广宁,而后再图谋收复辽阳和沈阳。

    不得不说,熊廷弼的这个布置从战略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他犯了一个大错,无论他的这个战略有多完美以及贴合实际情况,要是没有经过朝廷的批准而放弃锦州和宁远,那就是不战而逃的死罪。

    明朝有一条军法,叫“失土者死”,也就是说如果镇守疆土的将领失去了疆土,那么那名将领就是死罪,无论文武百官都对这一点非常清楚。

    熊廷弼固然已经被王化贞架空,但他再怎么说也是大明的辽东经略,对辽东的疆土有着守土之责。

    辽沈之战时,时任辽东经略的袁应泰本能逃走,但却选择了自尽殉国,并不是袁应泰不想活命,实在是辽阳和沈阳一丢后整个辽东都要落尽后金军的手里,他这个辽东经略难逃一死。

    故而,王化贞要承担丢失广宁城的罪责,主张撤回山海关的熊廷弼则要承担丢失辽西走廊的罪责。

    除非朝廷同意,否则王化贞和熊廷弼就是死也要死在关外,两人身为明军的两大主帅绝对不能退到山海关内。

    实际上,后金军曾经派人追击后王化贞,但是没有跨过大凌河就退回去了,根本就没有染指辽西走廊的意图,毕竟后金兵兵力和国力有限,努尔哈赤不会把战线拉得太长,实在是无力占领辽西走廊。

    这就使得熊廷弼退守山海关的战略显得非常尴尬,在外人看来他是被后金军吓破了胆子,白白地把辽西走廊丢给了后金,其解释不过是为了活命罢了。

    主持对熊廷弼审判是东林党大佬之一的左都御史邹元标,与陪审的众官员很快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认为熊廷弼的解释却有可取之处,但军法有严令“失土者死”,国法如此罪无可遁,故而判处其与王化贞一样都是死刑。

    当然了,熊廷弼和王化贞是不会坐以待毙的,虽然两人身陷囹圄,但他们有着不少同僚故友,纷纷想办法营救二人,只要天启皇帝不下旨处死二人那么就有翻盘的机会。

    总体说来,明朝的皇帝是对朝臣们最为宽容的,就算是被顶撞也不过是廷杖一顿罢了,不会像后世的清朝那样直接砍了人的脑袋。

    所以,有些官员即便犯错下狱后,皇帝也会给其机会让其重新踏入仕途,有些本应被处死的官员也在大牢里关上几年后从轻落。

    因此,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故交亲友们在两人被判死刑后纷纷活动了起来,想要走通朝堂重臣的门路。

    对于王化贞而言比较方便,他本身就是东林党的人,虽然这次被判了死刑但东林党肯定会保他。

    要知道判处死刑和执行死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要朝中那些天启皇帝面前的重臣肯说话,刑期会一拖再拖,说不定遇上皇帝大赦天下就可以免除一死。

    熊廷弼的事情就比较难办,毕竟天启皇帝宠信的是东林党的官员,齐楚浙等派系的官员已然失宠,为此熊廷弼的故交好友自然就找上了汪文言这个掮客,给了他十万两银子疏通,希望能救熊廷弼一命。

    有史料传言,熊廷弼与汪文言沟通后拿出了四万两银子,而汪文言从中贪污了两万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