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高迎祥被拉了出去,崇祯又走上了平台,坐到了龙椅上,看着台下众臣,他兴奋的说道:“诸位卿家,流寇头子孽贼高迎祥就要伏法,还剩老回回,张献忠等流寇头目,只要再把这几个孽贼抓住,我大明的内乱就可以平息了。” 现在大明措施行的是以卢象升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这种各自负责,相互协同的围剿方略,这种法子的根本就是分区负责,重点进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还是不太完善。为了加强围剿效果,温体仁建议由兵部统一指挥各地官军的清剿行动,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了温体仁建议,崇祯点了点头,崇祯道:“温爱卿说的是,只是现在兵部尚书张凤翼已畏罪自杀,需要从新选任,不知爱卿可有兵部尚书的人选。” 沉吟了一下,温体仁道:“兵部尚书必须知兵,从目前来看,恐怕只有洪、卢、孙三位大人合适。” “不行,洪承畴和孙传庭不能动,卢象升联已令他接替宣大总督之职了。”崇祯说道。 听了崇祯的话,温体仁陷入了思索之中。 看了一眼殿中众臣,崇祯温言道:“各位爱卿,你们也想想,除了这三人,还有何人可接任兵部尚书?” 众臣搜肠刮肚的开始思索起自己心目中的兵部尚书人选来。可是,想来想去,总感觉没有洪、孙、卢这三个人合适。 “臣举荐孙承宗孙大人出任兵部尚书。”吴甡躬拜着大声道。 众臣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是呀,怎么把那样一尊大佛给忘记了,入果此老出山,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大家同声齐拜:“臣等举荐孙阁老出任兵部尚书。” 听了众臣的话,崇祯苦笑了一下,他心想:“此老脾气强犟,自崇祯四年(1631年),被朝臣攻迂后,他就以病请辞,至今联已屡次召用,可他却全都拒绝,虽然他上书的边关政务十六件事是为朝廷着想,可是那些事,都是牵一而动千钧的事,联实在是不敢轻易采纳啊。现在大臣们又举荐他出任兵部尚书,他肯定是不会接受的。” 可是这些话,他又不好说,只是说道:“孙阁老为国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该让他休息了,我们还是不要打扰他去了。” 这话一说,众臣只得另想他人。可是想来想去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启禀陛下,臣举荐原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嗣昌,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吏部右侍郎刘宇亮躬拜着大声说道。 “杨嗣昌?”崇祯念叨着这个名字,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清秀干练,仪容整洁的中年男子的形象,此人工于文笔书札,有口才,跟他交谈,能得到一种轻松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还任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sx军事事务,知兵,又有能力。 崇祯心里想着,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嗯!就是他了。” “陛下,杨嗣昌确实有能力担任兵部尚书,只是他目前丁忧在家,不宜任职啊。”礼部尚书薛国观出班奏道。 “这个事情,容联考虑考虑再说。散朝。”说完,崇祯就在一班太监宫女和禁军的簇拥和护卫下转回了乾清宫。 南阳五省总督行辕,自从接到崇祯皇帝让他接任宣大总督的圣旨后,卢象升心里非常不满。眼看中原的巨寇张献忠等人已被压制在了偏僻的山区,缺衣少食,只要再有个一年半载的时间他有把握擒获张献忠等流寇头目,可是现在这一走,中原流寇的了喘息之机,那就死灰复燃了,以后再想扑灭,那就困难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