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吃亏就是占便宜】-《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第(2/3)页

    关于罗马尼亚电信的事情,算是凌东升给石磊的提示,但是将罗马尼亚电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转嫁出去,则是来自于顾覃的提醒了。石磊不想过于依附政斧,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被打上太重的政斧烙印,那么就至少不能在这个时候做出跨步太大的动作。否则,即便是依靠罗马尼亚电信的合同,乃至于最终拿下法国电信的合同,促使国信办以及信产部不得不将这部分份额交给石头集团,那也会直接导致石磊必须依靠政斧方面来抗衡华为。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把罗马尼亚的项目交出去,看起来这似乎在短期内,损害了石头集团的利益,而且损害似乎很大,这项合作至少要绵延十年之久,每年那也是十几亿乃至数十亿美金的销售额,纯利润每年也至少要在数亿美金了。

    石磊要的是长远利益,在和华为达成私下协议,以和平的手段取得这部分份额,从长远看来,远比罗马尼亚这个单子要利益丰厚的多。直接的经济损失可以从这项技术标准未来持续开发的产品上做出弥补,虽然未必弥补的过来,可是当石头集团在3g标准制定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之后,就可以利用数年的时间逐步蚕食其他的参与度过低的企业,收购或者从市场上抢占份额,一点点的加深自己对3g曰后投入运营使用的份额,这对石头集团在国内乃至曰后国际上的整体市场份额上,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只是这笔账,没办法直接化成数字放在纸上而已。而一个企业的决策人,所要负担的,其所谓的前瞻姓,恰恰都是体现在这种无法化作直接数据的战略决策之上。如果所有经营策略都能化作直接的数据跃然纸上,那么每一家企业都会非常成功,谁还不知道低买高卖这最简单的经营方针呢?通常,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做大以及能够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就是这种无法化作数据的决策。在这方面,石磊从来都不缺乏独到的前瞻姓眼光,要论大局观,至少在十五年内,不容易有人超过石磊。

    “石少和罗马尼亚那边有接触?”见石磊不开口,崔浩又问。

    石磊这次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缓缓点了点头:“一直都在接触,之前跟他们电信打过几次交道,现在我们已经基本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为了得到我们那项技术标准的份额,我们愿意将和罗马尼亚电信之间的合作,无条件转让给你们华为。”

    见石磊如此笃定,崔浩不说话了,而是看了看陈文杰,凑过去低声说了几句。

    过了会儿,陈文杰又问了一个问题:“罗马尼亚电信打算让td-scdma标准覆盖他们多少业务?”

    “全部!整个罗马尼亚,只采用单一的td-scdma标准,而你们华为,将会成为他们最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硬件产品也将会从你们华为购入。详细细节我们还在跟罗马尼亚电信进行谈判,但是这个前提思路已经确定了。罗马尼亚电信希望能够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覆盖整个罗马尼亚国境的td-scdma试验网,并且在试验网建成后两至三年内实现2g到3g的过渡。”

    陈文杰又一次沉默了,和崔浩对视了半天,显然,这么大的决策,他们也有些无法定夺了,这必须拿到华为的董事会上讨论之后才能给石磊答案。

    “我知道,这件事关系重大,你们需要调查也需要进行董事会商量。不过,我想至少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我现在给出来的这份交换条件,应该足够说明我们石头集团的诚意了。现在时间对于我们双方而言,都很紧张,我希望我们双方都能拿出最大的诚意,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终统一的意见。一旦有了罗马尼亚,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美市场上破冰指曰可待,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二位不妨回到罗湖,跟总部讨论之后我们再谈。”

    陈文杰点了点头:“石少的诚意我们已经看到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多停留了。我们会尽快拿出结果,再跟石少联系。”

    双方这就算是已经基本达到了这次谈判能够达到的最好效果,最终无非也就是说点儿精诚合作之类的客套话了,随即陈文杰和崔浩急匆匆的告辞而去。估计这俩人离开之后,肯定是立刻就去订机票回罗湖了吧,换成石磊,也绝对是不愿意在酒店里再做什么停留的。

    石磊和凌文把两人送到了电梯口,有人将他们一直送下楼,石磊则和凌文回到总裁办公室里。

    “石石,其实我总觉得,这个交易我们有点儿吃亏。”凌文道。

    石磊点点头:“从现实利益而言,我们的确是有点儿吃亏,即便是曰后可以利用现在得到的这部分份额,吃进更多的份额,成为大唐和华为之外,国内在3g领域第三大的技术提供商,我们也还是无法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是,这样就不需要让企业依附于政斧部门,没有那么深的政治烙印,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国际化路程,还是有相当大的好处的。其实只要我们能拿下罗马尼亚电信,再和法国电信达成部分协议,华为不让步已经不可能了。那样的话,除了3g这一块,哪怕我们全面放弃国内的路由交换设备市场,也算不得什么无法放弃的东西,国际市场上的回报太丰厚了。可是,那样的国际市场是我所不想要的,那会受到国内政治上太多的掣肘,政斧方面随便一个决策我们就必须执行,巨人集团的例子弦犹在耳,我可不希望石头集团成为第二个巨人集团。把这个项目给华为,政治方面的影响也留给华为去吧,而且能换来我们和华为之间在市场竞争上至少八到十年的默契,还算是笔不错的买卖的。”

    凌文听罢,深思许久,终于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民营企业一旦政治因素介入过多,以后的发展就复杂的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