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 章、瓷器?China!-《盖世巨星》


    第(3/3)页

    大清早的,带着他们找到一处公园,抱着各自的乐器,凳子,琴架,就地开始排练。

    很多同学还在昏昏欲睡。

    毕竟时差这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几天就能倒过来的。

    “乔老师,这么早把大家叫出来,排练什么啊?wma开幕式的演奏曲目吗?”

    乐团指挥老师张春春打着哈欠走上来,看着精神状态异常良好的乔东生,奇怪的问道。

    “你看一下这个谱!”

    乔东生从提包里拿出一份乐谱递给张春春,同时把其余的发给学生们。

    昨晚和姜伦通话结束后,乔东生找到酒店经理,连夜打出了几十份曲谱,沉甸甸的一包,曲谱全在里面了。

    “这是……一首新曲子?”

    张春春哼了两句,不明所以的问道。

    “嗯,这就是姜伦的音乐,待会儿我把音频放给你们听一下!”乔东生说道。

    “姜伦?”张春春奇怪道,“我好像没听过这首音乐啊!”

    “应该是新歌吧!”乔东生说,“只有不到五分钟,还好不长,大家抓紧时间熟悉学习,争取到时候一点儿也不能出错!”

    张春春撇撇嘴,“老乔,一个流行歌手,有必要那么紧张吗?”

    乔东生没有回答他,而是嘱咐同学们注意听,同时用手机把音频放了出来,音量调到了最大。

    杨琴、竖琴、笛子一声声传来,最令大家惊奇的是,打击乐居然是木鱼、沙锤、铃鼓这些华夏民族乐器。

    张春春只听了一句,便嗤笑道,“这是拿midi键盘敲出来的吧?”

    “嘘!”

    乔东生没回答,也没让他说话。

    随着音乐渐起渐强,张春春的眉头越皱越紧,这首歌……怎么和以往听到的古风音乐不同啊?

    华语流行乐坛的古风音乐,伴奏一般比较单调,往往两三种乐器就行,节奏也比较缓慢,同时还会搭配现代的弦乐和架子鼓,要不然就是带演唱的纯民乐了,一点儿流行的趣味都没有。

    可这首歌不同,流行风格非常明显,但配器又的的确确全都是用的民族乐器。

    不止是张春春,第一次听到《青花瓷》伴奏的学生们也一样。

    他们毕竟是年轻人,对姜伦的了解也比这俩老师要全面,无论是音乐上,还是其他艺术形式上,都要知道的多。

    然而他们也听过姜伦以前的古风类音乐,像《江南》、《烟花易冷》都是这一类型的歌,可是这两首歌又都是中西混合,像今天听到的这首,他们还从没听过。

    一曲放完,不少学生迫不及待的问道,“乔老师,这是什么歌!”

    乔春生说,“这首歌叫《青花瓷》,目前姜伦只发了伴奏的音频过来,没有人声歌词录音,不过这样也好,有利于我们的演奏。”

    青花词?

    青花瓷?

    还是……青花辞?

    学生们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自然不知道是哪三个字。

    张春春也一样,他看了一眼乔春生手机上的歌名,立即说道,“是青花瓷,瓷器的瓷,瓷器,china!”

    他这么一说,在场的其他人都是一惊。

    瓷器?china?

    那这个意义可就不同了,本来大家都认为只是一首民乐和流行结合的音乐,但听到这两个词汇,想到其中的内涵,就不能不重视了。

    原来这首歌是写给华夏祖国的!

    原来这首歌这么有深意,如果在国际舞台上演唱出来,那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

    张春春的心态也在一瞬间转变,再听一遍这首音乐,他忽然止不住的热泪盈眶,仿佛回到了第一次以民乐指挥的身份登上国外舞台的时候,背对着全场白皮肤鹰钩鼻黄色卷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指挥奏响华夏音乐的那一刻。

    “同学们!”

    张春春深吸一口气,饱含深情道,“这首《青花瓷》我们一定要完整的,熟练的,一丝不苟的拿下来,这是华夏的音乐,我们不能在外面丢人!”

    同学们没有说话,但都重重的点了头,并露出了坚定的眼神。

    此时,远在京城的姜伦,根本没想到这些,也压根没想到《青花瓷》的意思会被人解读成这样,而他现在正做最后的准备和收拾,再有七个小时,就要赶去机场,飞往法国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