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一笔投资-《回到明末建工业》
            
            
            
                
    第(2/3)页
    朝廷建这些城池堡垒的原因,怕也是为了囤积更多的物资,保留更多有生力量,抵御外敌的作用有限。
    下一趟清军来犯用处也不大。
    曾经的关宁锦防线早就破了。
    就这段时间来看,建奴的大军走后,漠南草原上的王公部队,以及归化城的驻军甚不服气。
    经常有过来骚扰。
    明边的官兵少有出来一战,全部都是被陆舟的堡垒给牵制。
    甚至有些地方,在陆舟的驿站修好之后,干脆就把驻守的责任交给了天武军。
    这样的兵力,就连塞外的商队都不如。
    这怕不是城墙不够高的原因,而是士气和人心不一。
    孙传庭摇头一叹:“正远伯说的是,这种事情,朝廷应对匪寇,就算再焦头烂额,又怎能不知。
    可若是不修边城,兵源又补充不上,过不了一年半载,守兵们怕是全跑了......
    现在举国上下兵力乏溃,拥兵之人只想守住自己大本营。
    莫说边军,就连京营之地,想要挑选数千剿匪的官兵,都抽不出来了......”
    陆舟张了张口,可又没有办法反驳。
    他是自己过得太好,没有仔细体会明廷的处境。
    就明末的情况来看,若真是人的问题倒还好,可这明显是一个全方位的死循环。
    要想九边的将士重新振作一番士气,起码也要数年太平时间。
    而在这个过程,龟缩或许是一个办法,可那也得等到中原真正太平再说。
    这明边的关哨松懈,其实对天武城有好处,但弱到这个程度,就是免不了心里一阵悲戚。
    两人又是闲聊数句,陆舟不断探听着朝廷内的风向。
    不多时,孙传庭直接步入了正题:“所以此次前来,就是想跟天武城要些粮草,好应对入陕西内的事宜。
    可现在荒灾,皇上拨不下粮草,就只得靠正远伯了......”
    陆舟笑了:“孙巡抚莫不是说笑话,自古都是草原上的人入中原打秋风。
    你看看,草原人还要靠市赏生活......
    哪里有中原官员,往草原伸手要粮食的道理?”
    “其他人没有,可是正远伯不一样,阿巴泰原本要带出关外的粮草,怕是有数万担。
    传言漠北草原上,也都是你的牛羊......”
    “嗯,有......你就确定我会借给你?”
    陆舟直接坦言。
    “当日进入天武城的景象一直不能忘怀,老弱残疾皆有吃食、安顿。
    与那个伪善的皇台吉不一样,正远伯是个宽厚的人.....
    四千担粮草。
    正远伯只需借我数月,等到统筹陕西,到时候自然能归还......”
    第(2/3)页